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财政资金的节约。近年来,各级单位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清理清查与盘活工作,旨在摸清资产底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益。
一、什么是国有资产清理清查与资产盘活?
1.资产清理清查
资产清理清查是指对各部门、各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登记,明确资产的数量、种类、使用状态及权属关系。其核心目标是摸清“家底”,建立清晰的资产台账,为后续盘活工作奠定基础。
2.资产盘活
资产盘活是指通过优化配置、调剂共享、出租处置等方式,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转化为高效利用的资源。盘活国有资产不仅能减少财政浪费,还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资产增值,支持公益事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以“摸清家底、优化配置、激活价值”为核心,通过全面清理、精准分类、动态监管,以全面摸清各部门、各单位可盘活国有资产底数,建立详尽的可盘活资产台账,细化盘活举措,持续推动资产高效利用,实现三大目标:
1.资产透明化
建立覆盖九类资产(房屋、土地、矿权、在建工程、大型仪器等)的数字化台账,确保账实相符、数据动态更新。
2.利用高效化
通过调剂共享、市场化运营、功能挖潜等方式,推动闲置资产利用率提升。
3.管理规范化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入口-使用-退出”全流程监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原则:四维驱动,保障实施
1.全面覆盖,应盘尽盘
将所有部门及下属单位纳入清查范围,重点核查已出租、纳入公物仓、共享共用的资产,确保“零死角”。例如,湖南省国资委(湘政简准字〔2023〕24号)文件,该省国资委通过专项行动盘活资产1370余亿元,印证全面清查的实效性。
2.分类施策,精准盘活
按资产类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自然资源)制定差异化策略。例如,对老旧设备实施淘汰更新,对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对专利商标通过许可转让实现价值。
3.依法合规,风险可控
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等法规,杜绝低评高卖、违规处置等行为。如辽阳首山经济开发区明确“四项原则”,强调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动态推进,持续优化
建立“清理—盘活—反馈”闭环机制,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时更新资产数据,确保管理措施与市场变化同步。
四、工作对象:可计量、可识别、可盘活
资产清理清查与资产盘活的范围涵盖所有可货币化计量、可有效识别、可盘活利用的国有资产。各部门各单位除依法履职和事业发展需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资产外,其他均应作为可盘活资产对象。重点盘活房屋、土地、矿权、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大型仪器、车辆、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通常包括以下类别:
房屋与土地:办公用房、闲置土地、校舍等;
大型设备:科研仪器、医疗设备、车辆等;
在建工程与长期投资:未完工项目、股权投资等;
矿权与自然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等;
办公设备与家具:电脑、桌椅等可调剂使用的资产。
清理过程中,各部门需建立动态更新的资产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并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填报“盘活报表”,实现信息化管理。